買房如何買安心?律師揭露三大買房糾紛,教你如何用合約保障自己
很多人花了幾百萬、甚至上千萬買了一間房,卻因為一紙合約沒看清楚、或是一句話沒講明白,導致後續糾紛不斷,甚至官司纏身。
買房,是人生大事,但你知道嗎?很多人花了幾百萬、甚至上千萬買了一間房,卻因為一紙合約沒看清楚、或是一句話沒講明白,導致後續糾紛不斷,甚至官司纏身。
這集《愛莉說好室》邀請到專精不動產法律的吳志南律師,從他的實務經驗中,帶我們看見買房過程中最容易忽略卻最關鍵的法律細節。
一、買預售屋簽約前,你真的看懂建商的合約了嗎?
許多購屋族買預售屋時,拿到的都是建商提供的「定型化契約」,而這份契約,其實有很多看似合理但對買方不利的條款。
吳志南律師提醒,常見的三個問題包括:
- 解約違約金比例不對等:買方解約要賠15%、20%,但建商解約卻只退訂金。
- 交屋標準模糊:有的契約寫「以買方驗收為準」,表面看起來好像保障買方,其實容易導致爭議。
- 售後維修責任不清楚:保固年限、瑕疵認定、維修時程如果沒有明訂,交屋後常是爭議源頭。
他建議每位買方「至少要把定型化契約逐條對照政府公告版本」,這是最基本的保障。
二、中古屋交易陷阱多,買賣雙方都該注意這些細節
不少人覺得買中古屋比較便宜、看得到實體房子比較安心,但中古屋的交易風險其實比預售屋更多,尤其是「房屋現況說明書」這一塊。
律師分享了幾個常見案例:
- 賣方隱瞞房屋曾漏水、壁癌嚴重,交屋後買方才發現。
- 現況說明書上寫「已改善漏水」,但實際只是簡單補土,未徹底修繕。
- 仲介為了成交,對房屋問題輕描淡寫,甚至沒要求賣方填寫完整資料。
他強調,「現況說明書具有法律效力」,簽名就是承認,買方務必一字一句看清楚、必要時可拍照備存,發現問題也能依法追究。
三、法律的目的不是教你打官司,而是讓你避免進入戰場
節目中,主持人邱愛莉問到:「一般人會不會太緊張?是不是一定要找律師陪簽約?」
吳志南表示,並不是要每個人買房都請律師,但最重要的是「你要知道風險在哪裡」,很多問題只要在簽約前釐清,就不會變成後續的地雷。他也建議:
- 善用政府公告的契約範本、查詢不動產說明書範例。
- 遇到不確定的條款,可以諮詢專業,甚至透過Line或電話問律師也好。
- 最重要的是:留下書面紀錄,不要只口頭約定。
結語:買房前,先問自己這三個問題
最後,吳志南律師總結,買房不是只看地點與價格,更該問自己三件事:
- 我真的了解我簽下的是什麼內容嗎?
- 有沒有留下紀錄、保障自己未來的權益?
- 當事情發生爭議時,我有沒有後路?
買房不容易,但懂一點法律,會讓你買得更安心。
想看更多的實用換屋、首購的秘訣
歡迎報名講座【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2.0】:
https://house123.kaik.io/courses/14
150分鐘,分享如何議到最低價、房貸秘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