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家裡多了一個毛小孩,空間該怎麼設計?
前言:寵物不只是陪伴,更是家庭的一部分
現代人養寵物,早已不再只是「多一隻動物在家裡」,而是真心把牠們視為家人。毛小孩會在家裡的每個角落留下足跡,影響日常的作息與情緒。於是,裝潢時若只考慮人類的需求,往往忽略了牠們的安全感,甚至讓生活變得更加麻煩。
在這一集《愛莉說好室》,我們邀請到閏年設計的創辦人 Lea,她不僅是室內設計師,同時也是飼主。因為親身經歷過養狗帶來的生活不便,她決定投入「寵物友善宅」的研究與實踐,幫助更多家庭打造讓人與毛孩都能自在共處的家。
從生活挫折到設計契機
Lea 最初經營的是一般設計公司,接的案子大多數是傳統住宅或商空。直到有一天,她因為養了一隻活力十足的邊境牧羊犬,才徹底體會到「人類覺得好用的設計,對毛孩卻可能是一種壓力」。
家中的牆角經常被啃壞,原本美觀的木作裝潢留下咬痕;尖銳的邊角成了毛孩可能受傷的隱憂。這些問題讓她開始思考:如果家是人與寵物共同的場域,設計就不能單純只服務於人,而是應該兼顧「共居」的需求。
人寵共居的設計哲學
Lea 強調,寵物宅的設計不是「把家改成動物園」,而是要在人與寵物之間找到平衡點。她提出三個原則:
第一,毛孩需要安全的歸屬角落。狗是穴居動物,本能上需要一個能夠遮蔽的地方,才會覺得安心。設計時,她會建議飼主利用櫃體下方或家中某個角落,打造一個專屬的小窩。這樣的安排既不會佔用太多空間,又能讓毛孩感到安全。
第二,動線要依照不同動物的習性來規劃。狗大多在地面活動,因此需要留有涼爽的石材或磁磚地區,讓牠們能在夏天舒緩體溫;貓則喜歡垂直空間,需要跳台、貓洞或高處觀察點,才能滿足牠們的天性。
第三,材質選擇不能忽視。尖角容易吸引狗啃咬,因此最好設計成圓弧。飲水區應放在瓷磚或石材地板上,避免木地板因滲水而發霉。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,其實能大幅提升生活便利度。
不只是貓狗:特殊寵物的專屬空間
Lea 分享,除了常見的貓狗,她也遇過客戶為鳥類、爬蟲類設計專屬空間。曾有一位飼主替鸚鵡打造玻璃房,裡面放滿牠最喜歡的木枝與專屬小配件,甚至準備了迷你「尿布區」。這些案例顯示,寵物宅設計不只是功能性,更承載著飼主對毛孩的深厚情感。
設計之前,先觀察生活
為了避免設計流於形式,Lea 在接案前會要求飼主填寫「生活路徑表」,紀錄毛孩的日常行為:平常睡在哪裡?是否有焦躁行為?一天大部分的時間會待在哪些地方?
這份紀錄能幫助設計師真正理解需求,而不是單純照搬「寵物宅流行做法」。因為每隻寵物的習慣不同,只有精準掌握,設計才有意義。
海外案例:從香港飛來台灣的委託
有一對香港夫妻專程飛來台灣,為了新收養的土狗尋找適合的設計方案。他們每次開會後都立刻搭機回去,因為不忍心讓狗在家孤單太久。甚至,為了給毛孩更好的環境,他們搬到靠近海邊的高價地段。這個案例讓 Lea 非常感動,也更加堅信「寵物友善宅」的重要性。
Lea 給飼主的三個提醒
首先,認識毛孩的習性。先了解牠真正需要什麼,再決定要不要做貓抓布或狗門。
其次,尺寸要量身打造。狗門高度、貓洞大小、休憩角落的配置,都應該依照實際的身型與習慣來調整。
最後,材質選擇要務實。不是所有的貓都會抓布料,不必跟風,而是依照家裡的毛孩特質來挑選。
結語:一個家,兩種需求,一份完整的愛
隨著飼主越來越把毛孩當作家庭成員,寵物宅的需求也日漸普及。Lea 認為,好的設計並不是堆砌昂貴建材或標榜華麗風格,而是能夠兼顧到人與毛孩的共同需求,讓生活更舒心。
當我們開始在裝潢中納入毛孩的需求,家就不只是人類的避風港,更是所有成員,包括寵物在內,能安心、自在生活的地方。
想看更多的實用換屋、首購的秘訣
歡迎報名講座【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2.0】:
https://house123.kaik.io/courses/14
150分鐘,分享如何議到最低價、房貸秘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