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月月領現金流?先從懂自己開始,打造穩健投資的第一步

你是不是也想過,有沒有可能不用每天盯盤、也不用承擔太高風險,卻能讓投資每月穩穩進帳?這集《愛莉說好室》,我們再次邀請「美股夢想家」施雅棠來到節目,一起聊聊他如何從零開始,打造一套穩健又能抗震的現金流策略。
新手投資第一步:開戶、行動、選擇對的 ETF
施雅棠建議,對於還沒踏出第一步的朋友,不需要想太多、研究太深,「先開戶、先買下去」,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更前面一步了。
新手最推薦的,就是從台灣的 0050 或美國的 S&P500 這類大型 ETF 開始。這類 ETF 涵蓋整體市場龍頭企業,風險較低、波動也相對穩定,非常適合當作投資的起點。
為什麼要美股台股一起配?
除了基本的報酬潛力,施雅棠提醒大家,投資不同區域的資產(如台股與美股)其實也是一種避險策略,尤其可以降低單一貨幣與市場的波動影響。
股息型 vs 成長型:高配息不等於穩賺不賠
很多人對於「月月配」的 ETF 愛不釋手,覺得像是多了一份薪水。但其實,施雅棠點出了一個關鍵:高殖利率不等於未來穩定獲利。
例如過去的長榮,曾因航運大賺而高配息,但隔年因為業績下滑,股息就馬上縮水。如果只看當年報表,很容易被誤導。
反觀美股市場,像 Visa、寶僑這類企業,強調的是「股息每年穩定成長」,這不只意味著現金流穩定,也往往會帶來股價的長期成長。
投資不是比誰最聰明,而是看誰最了解自己
施雅棠坦言,過去也曾在市場波動中感到不安,甚至在 2011 年歐債危機時,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投資一週內蒸發三成。但他說:「這段經驗讓我更了解自己,也知道我需要更穩定的資產配置。」
他分享自己的「全天候組合」配置:股票佔 60%、債券 20%、黃金 20%。這樣的組合在多數市場狀況下,都能確保有某些資產是上漲的,進而降低整體風險。
如何選出「真的能配息」的 ETF?
選 ETF,不能只看「殖利率」,更要關注它的「過去配息穩不穩」、「成分股是否穩健」、「收益是否會動用本金來配息」。
一些強調月月配的產品,為了穩定發息,可能會動用本金來撐配息,這其實是拿你的錢還給你自己,風險反而更大。
施雅棠提醒:「你不是要『看起來』有領錢,而是要真的『有錢進來』。」
每個人都該有的抗震投資組合
在這個市場震盪劇烈、通膨、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高的年代,光靠單一資產,很難安心。施雅棠建議大家嘗試建立自己的「抗震組合」:
- 股 60%:選擇標的穩健、分散布局
- 債 20%:穩定現金流來源
- 金 20%:在市場恐慌時提供避險
並且定期檢查資產配置比例,例如當黃金上漲過多時,就把多的部分賣出、再去補貼股票或債券,形成自然的「逢高賣、逢低買」節奏。
結語:懂自己,比懂市場更重要
這集節目,施雅棠不只分享了他的投資經驗,也提醒大家:「真正的投資力氣,來自於你對自己的了解與紀律。」
不管你是剛入門、還是已經開始投入市場多年,重新檢視你的風險承受度、配置方式、對現金流的期待,才是打造長久穩健投資的關鍵。
想看更多的實用換屋、首購的秘訣
歡迎報名講座【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2.0】:
https://house123.kaik.io/courses/14
150分鐘,分享如何議到最低價、房貸秘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