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設計轉行軟裝,三年600案場經驗談!軟裝師 Nina 分享職涯轉折與案場實戰秘訣

軟裝設計看似優雅浪漫,背後卻藏著大量溝通、理解與現場磨練。這集《愛莉說好室》,主持人邱愛莉邀請到擁有三年600案場經驗的軟裝設計師 Nina,分享她如何從電商背景轉型為專職軟裝師,以及這條路上那些意外又動人的故事。
無論你是對空間美學感興趣,或考慮投入軟裝產業,這一集都能讓你看到「美感工作」背後真正的樣貌。
電商設計轉軟裝師,從網路美感走向真實空間
Nina 原本從事電商產業,負責商品視覺與版面設計,雖然工作穩定、收入不差,但她始終覺得「畫面可以更有溫度」。直到某次因緣際會接觸空間軟裝,才發現:原來自己真正熱愛的,是讓實體空間變得更有靈魂。
她形容自己不是那種「一畢業就知道未來要幹嘛」的人,反而是靠著每一步的行動與好奇心,一點一滴拼湊出現在的職涯路徑。
三年600案,快速累積經驗的背後其實是日以繼夜
很多人會羨慕 Nina 能在三年間完成超過600件案場,但她坦言,這背後其實是每天早出晚歸、假日都在趕現場、處理佈置的結果。
從最初只做拍攝布置與空屋陳列,到後來開始接觸實際屋主的空間需求,她漸漸累積出屬於自己的方法論。「案量夠多,就能更快知道什麼風格適合什麼人,什麼選品在什麼場域最容易出錯。」
她鼓勵每個剛入行的人:「一開始不要怕做太多、接太雜,所有的練習都會成為你未來做選擇的底氣。」
軟裝最難的不是美感,而是「看見對方沒說出口的需求」
Nina 分享,許多人對軟裝的第一印象是:「你們就是幫我選東西、買東西。」但實際上,軟裝師最重要的能力,不是搭配能力,而是理解力。
「很多業主其實說不出他們真正想要什麼,他們只會說:『我想要有感覺一點』、『我想要溫馨一點』。」而設計師要做的,就是從這些模糊的語言中,提煉出可執行的方案。
她會觀察對方生活的節奏、喜歡待在哪個角落、早上起來習慣做什麼,從這些細節去推論真正的需求。她說:「與其堆砌很多東西,我更想幫每個人找到生活的節奏感。」
案場中最有感的一次,是幫育幼院改造孩子們的空間
在眾多案場經歷中,Nina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育幼院的公益軟裝案。
那是一個資源有限的空間,孩子們睡的是鐵架床、牆上幾乎沒有任何裝飾。她帶著團隊,用最低預算選品、手工改造,替每位孩子打造一點專屬的小角落——有人有了自己的閱讀燈,有人第一次擁有專屬的書架。
改造完的那天,有個孩子對她說:「姐姐,這樣的房間,我從來沒想過會有一天變成我的。」
那一刻,她覺得所有熬夜找布料、背書櫃上樓、為了配色煩惱的過程,都有了意義。
軟裝新手怎麼開始?Nina 的四個入門建議
如果你也對軟裝工作感興趣,Nina 提供四個實戰建議,讓你從「愛看」跨出到「開始做」:
- 從觀察生活開始:
別急著學風格分類,先試著觀察自己住的地方,什麼地方讓你放鬆、哪些地方卡卡的。 - 多逛實體選物店:
不要只看 Pinterest,多去感受材質、比例與現場氛圍。 - 練習拆解空間搭配:看到喜歡的空間照片,試著寫下:這個空間用了哪些材質、色彩、佈局。
- 去接小案子實戰:可以從幫朋友、親戚佈置開始,重點是練手感,不怕做小事。
她最後強調:「軟裝不是做給別人說好看,而是做出一個你自己也會想住進去的空間。」
結語:每一個空間的變化,背後其實都藏著一個人的故事
軟裝設計不只是設計工作,它其實是一種陪伴——陪業主看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,也陪他們走過人生轉變的每一個節點。
Nina 的故事提醒我們,不論你現在在哪個職涯階段,都有可能找到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設計路徑。關鍵不是一開始就知道答案,而是願意試、願意理解、願意創造新的可能。
你也準備好,讓空間變得更有溫度、更貼近生活了嗎?
想看更多的實用換屋、首購的秘訣
歡迎報名講座【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2.0】:
https://house123.kaik.io/courses/14
150分鐘,分享如何議到最低價、房貸秘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