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理想生活空間,不只是風格搭配,而是讓「家」有溫度——feat.軟裝師Nina

你心中的理想家,是什麼模樣?是北歐簡約的溫潤木質感?還是能隨季節變換氛圍的小巧思?
在這集《愛莉說好室》中,主持人邱愛莉邀請擅長生活美學與空間佈置的軟裝設計師 Nina,一起聊聊「如何透過軟裝,讓租屋處也能住出家的感覺」。
透過簡單可執行的佈置技巧,從燈光、窗簾到收納選品,Nina 分享了她多年設計經驗背後的關鍵邏輯:佈置不是「買漂亮的東西回家」,而是替生活找到舒服又剛剛好的節奏。
軟裝設計是什麼?讓空間「變有感」的關鍵技術
Nina 開門見山地說,軟裝不是裝潢,不動水電也不拆牆,而是透過傢俱、色彩、布料與燈光等「移動式的選物」,來塑造家的個性與氣氛。她常形容軟裝像是為空間穿衣服,不必大刀闊斧,也能煥然一新。
對租屋族或預算有限的自住者來說,軟裝是一種最有效率、也最能展現自我風格的方式。重點是:它「可調整」、「可拆卸」、「可隨人移動」。
想讓家變舒適,先從這三個重點開始佈置
Nina 建議,如果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,以下三個空間關鍵最值得優先處理:
1. 燈光決定氛圍
改變一個家的情緒,不是牆面、不是地板,而是「燈」。白光讓人清醒、黃光讓人放鬆。她建議多使用立燈、桌燈與燈帶,讓燈源更有層次與情感。
2. 窗簾帶來視覺與生活的柔化
窗簾是軟裝中「投資報酬率最高」的選項。好的窗簾不僅能修飾空間比例,也能控制光線、增加隱私。她也提醒大家,不要只買現成品,量身訂製雖貴一點,但效果往往令人驚艷。
3. 選對家具比例,空間才舒服
「小空間不等於只能用小家具。」Nina 提醒,大件家具反而能讓空間比例更協調,關鍵是挑對「視覺輕盈感強」的款式,例如高腳設計、淺色系或鏤空結構。
色彩的選擇,決定生活的節奏
色彩,是空間情緒的靈魂。
Nina 分享,她經常依照屋主的個性與生活習慣來搭配色調。喜歡安定感的人,適合大地色與灰階;喜歡活潑創意的人,則可以挑選飽和度高的局部亮色作點綴。
「重點不是流行,而是你住在裡面會不會覺得每天都舒服。」
如果擔心自己不懂色彩學,她建議從「一個基礎色 + 兩個輔助色」開始,例如淺灰為主體,搭配奶茶色與木頭原色,簡單又不出錯。
租屋族也能好好佈置自己的空間
很多人會覺得:「我只是租的房子,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吧?」但 Nina 認為,正因為住的時間有限,更該讓這段日子過得自在美好。
她鼓勵租屋族可以從「可帶走的物品」開始,例如抱枕、地毯、畫作或書櫃。這些東西不會被房東限制,卻能大幅度提升生活品質。
「把住的地方當成『暫時的家』,而不是『借住的空間』,你會發現,日子也開始溫柔起來。」
儀式感不是做作,是對自己的溫柔對待
在節目最後,Nina 分享了她心中的「軟裝最終目的」:其實不是為了拍出美照,而是希望每個人回家,都能感受到平靜與踏實。
從一張剛剛好的沙發、一盞暖黃的床頭燈,到一面能放喜歡照片的小牆面,那些不一定要昂貴、也不一定要完美的佈置,就是讓生活不只是「住著」,而是「過得很好」的證明。
結語:家的模樣,其實藏在你最在乎的那些小細節裡
這集訪談,不只是聊裝潢,更是提醒我們:家的樣子,不需要等裝潢百萬才有樣子。
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,重視的感受也不同,但只要你願意觀察自己、嘗試一些調整,就能透過軟裝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。
讓家成為你最喜歡的地方,不必等以後,現在就可以開始。
想看更多的實用換屋、首購的秘訣
歡迎報名講座【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2.0】:
https://house123.kaik.io/courses/14
150分鐘,分享如何議到最低價、房貸秘訣!